來源:中國生物技術創新大會
?
11月3日,由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和蘇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蘇州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承辦的2020中國生物技術創新大會(CBIC)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拉開帷幕。本次大會旨在踐行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健康中國戰略,進一步推動我國生物技術創新發展,加強生物技術領域交流與合作。
?
大會以“科技助力健康,創新引領未來”為主題,圍繞新冠肺炎疫情科研攻關、創新藥物研發與臨床研究、醫療器械與體外診斷、前沿生物技術、生物安全、科技計劃管理、人才發展、創新合作及資本市場、創新管理政策法規等內容,通過學術報告、專題研討、項目推進、重磅發布、成果展示、科普宣傳等活動,展現生物技術領域最新發展態勢,引導政產學研用等各類資源向生物技術領域集聚,推動中國生物技術創新與發展。
?
來自國家各省級的科技主管部門、高校、醫院、科學院、科研院所及國家生物醫藥產業園等的30多位院士和2000多名專家學者代表參加了大會。
?
在上午的開幕式上,大會學術委員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以視頻的方式做了致辭。鐘南山院士首先對大會的順利召開表示了熱烈祝賀,他指出,當前新冠疫情仍然在全球肆虐,國內疫情防控壓力仍然很大,生物技術創新在新冠防治中的重要戰略地位日益顯現。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我國的各項生物技術在新冠的臨床救治、疫苗的研發、檢測技術和產品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和突破,為疫情的防控做出了重要貢獻。
當前生物技術正在加速向環境、資源、健康等方面的應用滲透,生物技術領域的創新和創新體系建設不斷發展,科研研發能力和水平快速提升,科技成果不斷涌現,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也不斷增強,生物技術創新發展為國民經濟作出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來源:中國生物技術創新大會
?
他又強調:“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生物技術的創新。習主席多次強調,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近年來,生物技術創新取得了很多成績,例如基因工程藥物和疫苗、人血漿代用品、人重大的相關基因研究等,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
但是,我國生物技術創新發展目前還存在著人才匱乏、自主知識產權過少、產業化能力低等方面的問題。支撐生物技術產業和產業發展的重要儀器、設備、試劑等主要依靠國外進口,導致我國的生物技術創新產品在國際上、市場上缺乏競爭力。在原創性藥品和盈利性醫療技術方面,自主產權相對比較缺乏,支撐生物技術創新發展的人才儲備嚴重不足,這些因素直接導致了我國生物技術產業的產業化醫療器械創新網相對落后于發展國家。
?
面對新的形式和任務,我們需要進行生物技術創新以及多學科不同領域技術創新的交叉應用的共同發展,同時,通過引進人才加強國內人才培養,融合國內外的領先技術,加快推動生物技術的發展。以國家目標的戰略需求為導向,加強生物技術科研品牌和其基地的建設,為推動人類健康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
最后,鐘南山院士說:“面向未來,我們應該樹立民族自信,充分發揮我國體制機制上的優勢,積極推進生物技術在生命科學、生物安全領域上重大關鍵技術的創新。前一階段,我們對新冠肺炎防控取得的成功充分體現了體制制度的優越性,我們要以應用的需求來帶動基礎研究,在生命科學領域打造出更多的科技成果,所謂的“國之重器”,為人類的健康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個堅實的支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