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機器人包括腹腔鏡手術機器人系、統矯形外科機器人系統、神經外科機器人系統、可操縱的機器人導管、及其他臨床手術機器人等幾個大類,其中腹腔鏡手術機器人之中,“達芬奇”是絕對王者,占據了絕大部分的市場,并隨時接受著后來者的挑戰。
近日,“達芬奇”又迎來了一個新的挑戰者,由Virtual Incision公司開發的全球首款便攜式腹腔鏡手術機器人——MIRA已經通過了FDA的器械豁免研究(IDE),允許在注冊證正式下發前在幾家美國醫院進行臨床研究。不久前器械之家曾報道過該產品通過IDE的消息,但沒有為大家詳細介紹產品功能,今天咱們一起來補補課。
支持床邊使用的腹腔鏡手術機器人
便攜設備最大的優勢無疑是應用場景更加廣泛,MIRA體型小巧,僅重2磅,便于運輸,值得注意的是,該設備無需準備專用手術室,甚至可直接在患者床旁使用!
MIRA主體由一個中心通道結構和兩個安裝了內窺鏡的機械臂組成,整個機械爪部分通過臍中線切口進入體內,內窺鏡與機械臂在體內形成三角測量,攝像頭還帶有自動跟蹤功能,避免手術過程中出現視野盲區并消除儀器碰撞的可能。
MIRA比一般的微創手術機器人造成的術后創傷更小,常規的腹腔鏡手術機器人在進行結腸切除術時通常需要在患者腹部開4-6個切口,其中還有一個大的切口負責提取切除的組織,而MIRA簡化了這個過程,令切口數量減少50%以上,因此可以達到縮短住院時間,減少疼痛,加快康復,并減少手術后麻醉劑的使用。
便攜設備的另一個優勢是價位更低,更便于大范圍普及。Virtual Incision公司CEO約翰·墨菲(John Murphy)表示:希望能夠讓MIRA更多的應用到社區醫院、門診手術中心和海外等方面,降低傳統腹腔手術機器人在設備本身、專用手術室建設、人員培訓、占用空間等方面的成本。
醫療器械小型化備受推崇
現階段,全球手術機器人市場化程度較高,競爭比較激烈,擁有核心技術以及突破性理念的企業將更容易搶占據市場份額,并長時間能在全球市場上領先。而“小”似乎成為了進步的標志,把眾多硬件和軟件集成到越小的物體上,就越能體現技術能力。
其實,對于微型醫療機器人的研究已經持續了很多年,至今,世界各國已經在微型機器人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隨著技術的發展,無數的科學家都在費盡心血、持續努力的把機器人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輕便。器械之家也曾報道過一些小型化的手術機器人系統(點此查看)。
醫療器械小型化能夠擴大醫療設備的應用場景,減少設備、場地、安裝、培訓等多方面的成本,因此很多醫療器械生產商都在醫療器械小型化的道路上展開探索。類似掌上超聲這種設備已經不算新奇,移動CT、移動MRI、甚至能夠看到小型質子治療設備,未來隨著5G技術越來越多的應用于醫療行業,小型化醫療設備也必然會繼續得到發展。
參考資料:
//www.medgadget.com/2020/11/portable-surgical-robot-for-minimally-invasive-procedures-interview-with-john-murphy-ceo-of-virtual-incision.html
//virtualincision.com/#second-s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