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創醫療發布公告顯示,正考慮可能分拆本公司的非全資附屬公司微創(上海)醫療機器人有限公司(下稱“微創醫療機器人”)及其股份于認可證券交易所獨立上市。
?
根據微創醫療2020年半年報,微創醫療包括心血管介入產品業務、骨科醫療器械業務、心律管理醫療器械業務、大動脈及外周血管介入產品業務、神經介入產品業務、心臟瓣膜業務以及手術機器人等業務。
微創醫療機器人及其附屬公司從事用于術中協助外科手術之機器人的研發及商業化。官網信息顯示,微創醫療機器人成立于2014年,業務覆蓋腔鏡、骨科、血管介入、自然腔道、經皮穿刺五大賽道。
?
2020年上半年,微創醫療手術機器人業務可呈報分部虧損凈額為230.9萬美元。
?
目前微創醫療機器人的3款旗艦產品蜻蜓眼?DFVision?三維電子腹腔鏡、圖邁?Toumai?腔鏡手術機器人、鴻鵠?Skywalker?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均已進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創新醫療器械綠色通道。
?
今年4月,微創醫療機器人與法國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Robocath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并成立在華合資公司,在中國生產及裝配機器人系統并研發下一代機器人系統及相關人工智能技術。
?
今年8月31日,微創醫療聯袂旗下微創醫療機器人,正式簽署總額30億元人民幣對外融資協議。
?
據了解,手術機器人是醫療機器人的一種,可用于手術影像導引和微創手術,一方面,手術機器人能夠克服傳統手術精度低、時間長、術者易疲勞、缺乏三維醫學圖像導航等技術缺陷,;另一方面,患者傷口更小、出血更少、恢復速度更快。
?
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信息,手術機器人全球應用最廣泛的是IntuitiveSurgical 公司生產的達芬奇手術機 器人。自 2000 年 7 月首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通過 FDA 審核以來,Intuitive Surgical公司 研發設計了五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
?
Grand View Research最新報告顯示,到2025年,手術機器人市場將高達56億美元。報告稱手術機器人市場將呈現爆炸式增長,且創新的機器人將覆蓋從診斷到手術,重塑醫療的整個過程。
?
我國醫療機器人行業起步較晚,自1997年中國完成第一臺機器人手術到2010年第一臺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醫療機器人“骨科導航機器人”獲得國家醫療器械注冊許可證并投入臨床使用,中國醫療機器人行業加快自主創新進程。
?
智研咨詢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手術機器人產業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2019年手術機器人產業市場規模為6.19億元,同比增長40.6%。
?
我國國產手術機器人發展較快,2019年國產手術機器人市場規模達3.23億元,國產手術機器人占比從2016年的20.58%增長到2019年的52.16%。
?
但在手術機器人領域仍存在多方面問題有待解決,中國產業信息網分析,手術機器人價格較高,且手術費用基本上需要自理,尚未納入醫保,在國內的普及率及使用率仍然較低。
?
此外,我國手術機器人發展仍然面臨手術機器人進入醫療機構的價格門檻、機器人手術費用高昂、知識產權的壟斷制約國產手術機器人研發成本等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