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財政扶持,支持國產醫療器械采購
日前,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回應了一則《關于省政協第十二屆五次會議第20220117號提案答復的函》。
據答復函顯示,民進廣東省委會在省政協第十二屆五次會議上提出了《關于促進粵港澳大灣區醫療器械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提案》,提案內容就包括加強扶持,推動醫療器械產業創新發展等方面的內容。
對此,廣東省市場監管局表示未來將加大財政扶持,鼓勵核心技術攻關;支持創新合作,推進產學研醫融合;加強推廣應用,支持國產醫療器械采購和使用;加大對國產醫療器械和創新產品的采購比例......
提升國產醫療器械采購比例!
關于如何“支持國產醫療器械采購和使用”,廣東省市場監管局表已做出了多方面的準備。
一是鼓勵國產醫療器械采購。鼓勵并支持粵港澳大灣區醫療機構加大對國產醫療器械和創新產品的采購比例,充分利用醫療器械專家委員會、社會組織力量開展專業評估工作。
同時,指導醫療機構按照《醫療器械臨床使用管理辦法》要求,開展醫療器械臨床使用評價工作,重點加強醫療器械的臨床實效性、可靠性和可用性評價,并及時與供貨廠家溝通,持續提升醫療器械實用性。
二是將符合條件的醫用耗材納入醫保目錄。三是醫保政策支持醫療器械創新網產品的采購和使用。
早在2021年8月,廣東省統一實施《廣東省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醫用耗材目錄(2021年)》,將臨床價值高、經濟性評價優良的913條醫用耗材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生產或銷售創新性醫用耗材的企業向國家醫保局申請醫保編碼后,廣東省即可根據國家醫保局定期發布的醫保醫用耗材分類與代碼庫,將符合廣東省相關政策規定的醫用耗材納入醫保支付范圍,進一步支持醫療器械產業高質量發展。
事實上,廣東省醫保局也曾明確表示將通過建立醫保支付標準和集中采購協同機制、完善招標采購機制支持國產耗材的研發和使用等辦法,支持國產醫用耗材行業發展促進國產耗材的替代。
在廣東省印發《關于貫徹落實<國家醫療保障局關于國家組織冠脈支架集中帶量采購和使用配套措施使的意見>的通知》中,要求各地級以上市醫保局通過制定國家組織冠脈支架集中帶量采購中選品種的支付標準,規范相應醫用耗材的醫保支付工作,鼓勵醫療機構優先使用國家集中采購中選的國產醫用耗材。
顯然,不僅僅是國產醫療設備,國產醫用耗材進口替代也在不斷提速。
“黃金十年”下半程,國產醫療器械開始“進階”!
毫無疑問,在支持國產醫療器械上,廣東省一直處于先鋒,自2019年起,廣東省內就多次發布文件表示,要大力發展國產醫療設備行業。
在2021年,廣州省人民政府就發布《優化政府采購進口產品管理工作》,率先提出采購進口器械,必須報備審批。
近期,國家財政部發布的《關于做好政府采購框架協議采購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同樣明確,采購進口醫療器械,需核準......
從國家到地方,政策不斷加碼。國產醫療設備在近幾年不斷突破,多類產品市占率不斷提高,大批優秀本土械企知名度和影響力進一步打開。
但同時,為破除“國產政策”桎梏,強生、GE、飛利浦、西門子、美敦力等械企巨頭持續加碼“本土化”布局,多類產品實現國內生產、研發,緊跟“國產”潮流。
不可否認,國產與進口的差距依舊不小,尤其是在高端醫療設備領域,但同樣不可否認,這個差距正在不斷縮小。
當下,中國醫療器械產業正處于“黃金十年”下半程,國產與進口的火拼也從單純的“價格戰”,進階到了“科技戰”、“服務戰”等方面。競爭將更加殘酷,但對于絕大多數民族企業來說,只有戰勝它,才能真正擁抱未來,而我們始終保持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