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耗材供應商、醫院內部醫護的舉報中,牌桌下的動作被揭穿。而智能監管的加入,更使得違法違規使用醫保基金的口子越來越緊。
7月5日,國家醫保局發布《關于<違法違規使用醫療保障基金舉報獎勵辦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其中,將舉報獎勵的范圍從欺詐騙保行為擴展到所有違法違規使用醫保基金的行為,并提高了獎勵的標準。
《公告》指出,為鼓勵舉報違法違規使用醫療保障基金的行為,動員社會力量參與醫療保障基金監督,維護醫療保障基金安全和公民醫療保障合法權益,制定本辦法。
據悉,為進一步適應基金監管新形勢,切實指導各地做好醫保基金舉報獎勵相關工作,國家醫保局聯合財政部,對2018年11月印發的《欺詐騙取醫療保障基金行為舉報獎勵暫行辦法》進行了修訂。
修訂后的文件共有十五條,規定了舉報獎勵制度的目的依據、適用范圍,獎勵的原則、條件、標準、發放、領取、兌付、收回等內容,并規定了施行時間。
與舊版相比,新修訂的《辦法》提高了獎勵標準。將獎勵上限由10萬提高至20萬元,明確了獎勵不得低于200元。
根據《辦法》,同時符合下列條件,對舉報人給予獎勵:
(一)有明確的被舉報對象和具體違法違規線索,并提供了有效證據;
(二)舉報的主要事實、證據事先未被醫療保障部門掌握;
(三)舉報事項經查證屬實,被舉報行為造成醫療保障基金損失,并且被舉報對象受到協議處理、行政處理或者被追究刑事責任;
(四)舉報人愿意得到舉報獎勵,并提供可供核查且真實有效的身份信息、聯系方式等;
時隔三年有余,此時修訂《欺詐騙取醫療保障基金行為舉報獎勵暫行辦法》,也顯示出國家醫保局打擊欺詐騙保、發動社會力量參與醫保基金監督、維護醫保基金安全的決心。
就在今年4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騙保問題被揪出,震驚業內。
據國家醫保局透露,此次事件就是根據舉報線索查出的。
據悉,2017年1月—2020年9月期間,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以下簡稱“同濟醫院”)存在串換、虛記骨科高值醫用耗材問題,騙取醫保基金支付2000余萬元。此外,飛行檢查還發現同濟醫院2021年其他醫療行為涉嫌違規使用醫保基金9107.41萬元,目前仍在進一步核實處理中。
無獨有偶,去年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騙保同樣是被舉報人揭發的。
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該院“套標”使用耗材違規結算醫保基金,骨科、骨結核科術中為患者植入普通椎弓根螺釘,卻按微創型椎弓根螺釘(長尾型)招采、登記、貼標、收費,違規金額174余萬元。
醫保研究學者姜躍杰對賽柏藍器械分析:在骨科診療當中,串換、虛記高值耗材的問題頻繁暴露,比如患者使用了4個耗材,最后記錄卻顯示6個;耗材價格是1000元,但記錄上寫的是2000元;住院記錄里面登記的廠家品牌和患者實際植入的完全不是同一個等等。
另有研究者指出,因為有些耗材是植入到體內的,手術一旦結束也不能取出來,很難有證據,所以會產生一些違法空間。這類問題的舉報人通常可能有耗材供應商、醫院內部醫護等知情者。
社會力量的加入,讓醫保基金監管有了更多內部抓手。國家層面對舉報線索的重視,也有助于監管環境的暢通。
據《全國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21年,共檢查定點醫藥機構70.8萬家,處理違法違規機構41.4萬家,其中解除醫保服務協議4181家,行政處罰7088家,移交司法機關404家。全年共追回醫保資金234.18億元。
5月31日,國家醫保局、財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四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開展2022年度醫療保障基金飛行檢查工作的通知》,決定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2022年度醫療保障基金飛行檢查。
2020年1月1日以來,定點醫療機構血液透析、高值醫用耗材(骨科、心內科)等領域納入醫療保障基金支付范圍的醫療服務行為和醫療費用(包括本地接收跨省異地就醫人員結算費用),醫保經辦機構服務協議履行及費用審核與結算支付,以及通過偽造醫學相關資料、虛構醫藥服務項目等方式騙取醫保基金行為,都在檢查之列。
根據《通知》內容,此次飛檢將結合檢查重點,提前提取指定范圍內醫保結算數據、醫院HIS系統數據等,開展前期篩查分析。
與此同時,5月12日,人民日報發布文章稱,全國統一的醫療保障信息平臺已在31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域上線。
健康服務運營管理專家仲崇明對賽柏藍器械指出,統一平臺建成后,基于數據的調查和行動,在全國范圍內的可復制性會很強。原來行業里一些較為隱秘的情況,比如醫院內部的問題、手術的問題,不太容易監管。現在雖然還不能完全透明,但是通過歷史、區域對比可以看出差異和特點,從而發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