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市18家公立醫院耗材被打包,大批經銷商淘汰出局!
18家公立醫院耗材,只要4家供應商
近日,中國采購網發布一則招標公告,為實現崇州市醫療耗材統一管理和資源整合,降低醫療機構運營成本以及廉政風險,崇州市區域內18家公立醫療機構委托將對耗材集中供應商進行采購招標,服務期為3年。
公告顯示,本次提供集中供應服務的耗材分為4包,具體如下:
第1包:包括電生理類材料、冠脈介入治療材料等在內的所有血管介入類材料,和呼吸介入材料、消化介入材料等在內的非血管介入類材料。
第2包:包括錨釘、人工韌帶系統、界面固定釘、軟組織固定釘等在內的所有骨科類材料。
第3包:包括神經外科材料、心臟外科類材料、人工器官、口腔材料等在內的市級醫院所需材料。
第4包:包括一次性使用輸液器、一次性使用輸血器、一次性使用靜脈輸液針等在內的市級醫院所需部分材料,以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所需的所有材料。
招標公告還表示,該項目不接受聯合體投標,開標時間為2022年9月21日。也就是說,此后3年內,這18家公立醫院的醫用耗材配送服務,將分包給4家企業,其余供應商全部出局!
這18家公立醫療機構中,包括3家市級醫療機構和15家基層醫療機構。崇州市衛健局公開信息顯示,該市的市級醫療機構僅3家,其中崇州市人民醫院為三甲醫院。
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大三甲醫院耗材采取SPD模式打包配送。近日公布的多則中標公告顯示,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巴州人民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這幾家知名大三甲都采取了SPD配送模式。
甚至還有一些地區已經開始全市醫療機構打包配送,SPD配送模式正在不斷蔓延……
全市公立醫院耗材配送,一家包了!
今年6月,蒙自市衛健委預算3.12億元,將該市19家醫院醫用耗材、試劑配送服務打包給1家,服務期3年,其余配送商全部淘汰出局。
在此之前,云浮市11家市直公立醫療機構長達5年的藥品耗材配送權,也被康美藥業獨家拿下。
雖然“全市醫用耗材配送打包”的現象尚不常見,但隨著集采、耗材零加成,以及DRG/DIP支付改革的落地,醫用耗材已經從原先醫院的盈利中心徹底變為成本中心,未來,這一現象可能會像雨后春筍一樣冒出。
與此同時,不光是大型醫院,許多產品使用量較小但數量龐大的基層醫療機構也開始效仿蒙自市、云浮市,將全域耗材試劑配送服務,打包給某一家或幾家配送商,以實現“降本增效”。
不過,SPD在中國僅處于發展初期,落地過程中仍有很多問題。例如現階段,SPD運營者只能與醫院物資配送和托管“綁定”,本應獨立運營的SPD可能成為配送者的商業工具。
此前就曾發生過這樣的事件:在一些大型流通集團中標后,有人為了更長期的合作,承諾拿出更高的利益與醫院重建了新的利益鏈,這部分利潤壓力則被甩給了藥械企業,從而引發不滿被叫停。
為此,國家衛生健康委醫院管理研究所發布了《關于2022醫學工程研究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將“醫用耗材SPD精細化管理模式”被正式納入研究申報內容。
該文件向行業釋放了兩大重要訊號:一是醫用耗材管理在醫院運營管理的重要性愈發明顯;二是SPD模式對于醫院管理的價值被國家日益重視和認可。這勢必會進一步加速SPD配送模式在國內公立醫院中的應用。
大批經銷商被淘汰
據公開數據不完全統計,全國范圍內開展SPD業務的醫院已超過1.2萬家,并且這個數字隨著時間的推移還在緩慢增長中。
但這也意味著,院內耗材配送對供應商的規模資質等要求將大幅度提高。因為在動輒上億元的大單面前,醫院必然傾向于規模更大,實力更強的配送企業。
縱觀近年來公立醫院配送服務的招標情況,國藥、上藥、華潤、九州通等大型流通企業中標占了大多數。作為中間環節,這些企業不僅能夠向下控制住醫院的流量入口,還增強了自身與上游醫院的議價能力。
不僅如此,現階段隨著國家對于流通環節的加速清理,“兩票制”甚至“一票制”時代已然來臨。醫保直接支付推行后,耗材代理經銷的模式將徹底消失。
無疑,在醫院主動選擇和市場環境的雙重擠壓下,中小型經銷商將迎來新一輪全面清理。是轉型還是投靠,也許是經銷商們現在最應該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