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遼寧省藥品和醫用耗材采購網發布《關于執行房間隔穿刺系統等203個耗材主動降價結果的通知》。
歸創通橋、惠泰醫療等一批械企投標的203個耗材產品,在遼寧省主動申請降價。按照相關規定,全省所有醫療衛生機構將于9月28日起執行新的掛網采購價格。降價產品設置采購過渡期,時間為1周。
名單如下:
與此同時,聯盟還發現,加上本次降價,僅今年9月遼寧省就已經發布了13批耗材主動降價的通知,共計389種耗材主動申請降價。
賽諾醫療、柯惠醫療、貝朗醫療、沛嘉醫療等知名企業都加入了主動降價的“隊伍”。
其中,鑫海合星科技(大連)有限公司的一次性使用穿刺器(套管穿刺針)降幅最大,達到了71%;沛嘉醫療生產的主動脈瓣降價次數最多,連降2次,從245000元一直降到了190000元。
遼寧省頻繁發布耗材主動降價通知,主要和遼寧醫保局下發的《關于做好醫療衛生機構醫用耗材全省統一采購清單和價格有關工作的通知》有關。
該通知要求嚴格實行省際間醫用耗材集中采購價格聯動,所有參與遼寧省醫用耗材集中采購的相關企業生產(經營)的醫用耗材產品,均承諾以全國各省最低價在遼寧掛網采購。
不僅是遼寧一省,耗材價格聯動已經波及全國多地,一省的耗材價格很有可能聯動多個地區。
山東、福建、安徽等省份都發布了相關的帶量采購通知,要求平臺掛網產品要聯動全國現行省級最低中標或掛網價。
除直接掛網的低價聯動模式外,部分聯盟和省級集采將既往帶量采購的最低中選價格,作為最高有效報價限制,促使價格將進一步下探。
近日,云南省發布的《2022年云南省醫用耗材陽光采購及部分產品帶量采購模擬申報公告》,要求參與帶量采購的產品,以不超過全國省級平臺最低帶量采購價格直接掛網。
而對于最低價的“探尋”,更是有地區數據抓取時間跨度長達7年,“穩、準、狠”地找到成交記錄最低價。
例如9月20日,南京市發布《關于降低部分醫用耗材供貨價格的通知》,要求定期集采全國最低價,抓取時間跨度最長去到2015年的醫院交易記錄,動態調整產品掛網價格,直接公示全國最低成交價。
在這樣的價格聯動下,羅氏的CKMB電化學檢測試劑從21.42直接干到4.73,降價幅度高達78%。
與此同時,國家嚴控公立醫院“耗占比”的大環境下,不少大型公立醫療機構開始調整院內耗材管理。例如:中共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對不降價耗材予以停用;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人民,降低高價進口高值耗材使用比例…
這無疑是在倒逼企業主動降價,進一步擠出價格水分。
為了給“低價聯動”模式提供數據支持,進一步加速信息互通,全國統一醫保信息平臺也于今年全面建成,醫用耗材招采、交易、結算、監督一體化隨之推進,全國耗材管理“一盤棋”的格局已逐步形成。
目前,陜西、貴州、甘肅、河北、河南都已經正式上線統一醫保信息平臺下屬的統一藥品和耗材招采管理子系統,多省也已經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即將上線。
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稱,“平臺信息共享后,一家公司一旦在某一個省份以低價中標,可能就直接全國執行了?!?/span>
除此之外,陜西省也于近期宣布與山東省進行跨省藥械掛網全國最低價數據共享。
長期以來,各地醫療器械價格差異大。比如浙江,一直是價格洼地,不管是設備還是耗材價格都很低。另外一些重點的醫改試點地區,比如安徽,整體價格也是比較低的。
但是像云南、廣東等地,價格就相對高。采購量是影響價格的一方面因素,另外價格體系生成也是長期過程,有許多因素疊加。
而在全國耗材管理“一盤棋”的格局下,低價數據共享或將成為今后全國耗材招采的一個“范本”,有望徹底解決同一耗材不同地區不同價的現象。
未來,“一省掛網、全國可采”將成為現實,一種耗材也只能有唯一一個“全國最低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