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鼓勵有條件有需求的醫院使用機器人實施精準微創手術,建設機器人應用標準化手術室,研究手術機器人臨床應用標準規范。加強機器人在患者院前管理、院內診療及院后康復追蹤整體病程服務體系中的應用,助力智慧醫療建設。
按照病種與科室分,醫療機器人分手術機器人、輔助及服務機器人以及康復機器人。其中手術機器人占整體60%左右,包括微創外科機器人、骨科機器人、血管介入及神經外科機器人、口腔種植機器人和眼科機器人,其中骨科機器人占據機器人中大部分。
東北證券在2022年9月25日發布的研報中表示,全球市場蓬勃發展,中國前景一片藍海。手術機器人成為高速發展的黃金賽道。手術機器人技術壁壘高、應用廣泛,憑借臨床效果和醫患體驗上的顯著優勢。京滬率先將手術機器人納入醫保報銷名單,患者費用負擔有望降低。
手術機器人行業包含全產業鏈,國內手術機器人相關企業集中于中游制造環節。多學科融合的手術機器人每套系統涉及超過35000個零件和2700余項專利,行業形成了以上游零部件及軟件的供應商,中游各類手術機器人的生產制造商,下游以醫院為主的共生產業鏈。
手術機器人的全球市場規模預計2030年將達4028億元,其中腔鏡手術機器人規模最大,骨科手術機器人增長態勢良好。中國手術機器人的市場規模由2016年8.53億元增至2020年的人民幣29.3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36.2%,預計2030年中國手術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將達584.2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34.9%。
對于醫療機器人的另外一個領域,康復機器人方面,開源證券蔡明子在2022年9月3日發布的研報中表示,康復機器人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高端康復醫療技術,是機器人技術與醫療技術結合的產物,可以實現替代/輔助康復治療師的職能。目前,康復機器人主要分為醫療訓練用康復機器人和生活輔助用康復機器人兩大類。
根據Frost&Sullivan數據,中國康復機器人自2017年起步以來,2018年市場規模已達到2.1 億元,預計以57.5%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至2023年的20.4億元。目前,國內對于康復機器人的市場尚處于初期探索階段,市場競爭者較少,大部分主要提供下肢康復機器人產品,行業內競爭對手主要包括北京蝶和、廣州一康、常州錢璟康復、北京大艾和上海傅利葉等。
康復機器人行業產業鏈可分為三個部分。其中,產業鏈上游市場參與者主要為康復機器人核心部件供應商,主要包括硬件生產商和軟件供應商。產業鏈中游環節主體為康復機器人研發、制造和生產商,是康復機器人設備的技術所有者。下游涉及終端消費群體,包括醫療機構、養老院、療養院和個人消費者。
據財聯社整理,在康復、手術機器人有布局的上市公司為天智航-U、埃斯頓、偉思醫療。具體業務如下:
天智航-U的骨科手術定位機器人產品是首家獲得CFDA核發的第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的“骨科機器人導航定位系統”;埃斯頓旗下埃斯頓(南京)醫療科技主要從事醫用機器人和養老照護機器人的開發及生產;偉思醫療的康復機器人產品Xwalk200/300系列已獲批上市,近日上肢運動康復訓練系統產品也獲得醫械注冊證。
然而,康復機器人所面對的是一個廣闊的人群。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康復機器人領域的發展也存在普及率低、研發時間長、國產市場份額占比不高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