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國衛健委統計,截至2月10日24時,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37626例(其中重癥病例7333例),累計治愈出院病例3996例(浙江核減1例),累計死亡病例1016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42638例(浙江核減12例,江西核增1例),現有疑似病例21675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428438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87728人。
2月9日,由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領銜帶來的2019-nCoV最新報告在預印本網站medRxiv(該網站上的論文均未經過同行評審)上發表,為人們了解該病毒的特點以及防治工作帶來了新的參考。
//doi.org/10.1101/2020.02.06.20020974?這份最新報告涵蓋了截至1月29日,全國31個省市中552家醫院的1099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數據,是迄今為止關于新冠肺炎規模最大的一項研究報告。
超半數患者確診時無發熱癥狀?在這些患者中,2.09%為醫務人員,1.18%有野生動物接觸史,31.30%最近去過武漢,71.80%與武漢人有過接觸,武漢市本地居民483例(43.95%),26.0%既沒有去過武漢也沒有與武漢人有過接觸。這再次證明人與人的傳播是2019-nCoV傳播的主要途徑。?這項研究顯示,患者的中位年齡為47歲,女性占41.9%,2019-nCoV在整個年齡段都被診斷出來,0.9%的患者年齡在15歲以下。病毒中位潛伏期為3.0天(范圍0至24.0)。所有確診患者中,有四分之一的患者至少患有一種潛在疾病(高血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臨床特征方面,最常見的癥狀是發燒(87.9%)和咳嗽(67.7%),而腹瀉(3.7%)和嘔吐(5%)很少見。但值得注意的是,只有43.8%的患者最初有發熱癥狀,87.9%在住院后才出現發熱癥狀。這表明,如果確診的標準主要集中在發熱檢測上,則可能會遺漏此類患者。
肺炎并非必然病癥,82.1%患者淋巴細胞減少?840位患者在入院時進行了胸部CT檢查,其中76.4%表現為肺炎,常見的CT影像為磨玻璃樣陰影(50.0%)和雙側斑片狀陰影(46.0%)。
在926例非重癥病例中,有221例(23.87%)沒有發現CT影像異常,在173例重癥病例中,這一數據為9例(5.2%)。這些病例最終通過一般癥狀以及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確診。
在所有患者中,82.1%出現淋巴細胞減少癥狀,36.2%的患者血小板減少。總的來說,33.7%的患者白細胞減少。大多數患者的C反應蛋白水平升高,而丙氨酸轉氨酶、天冬氨酸轉氨酶、肌酸激酶和D-二聚體水平升高則不常見。
住院期間79.1%的患者并發癥為肺炎?在這些患者中,38.0%接受了氧氣治療,6.1%接受了機械通氣,57.5%接受了靜脈注射抗生素治療,35.8%接受了抗流感藥物奧司他韋的治療。?住院期間最常見的并發癥是肺炎(79.1%),其次是ARDS(3.37%)和休克(1.00%)。與非重癥患者相比,重癥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均顯著升高(94.8%比72.2%,P<0.001)。?臨床治療中,進入ICU的患者比例為5.00%,需要有創通氣的患者占比為2.18%,死亡的患者占比為1.36%。與SARS-CoV和MERS-CoV相比,2019-nCoV病死率較低。?這份報告最后提到,污染物傳播(fomite transmission)可能在2019-nCoV的快速傳播中發揮了作用,因此,我們需要考慮到胃腸道分泌物這一傳播途徑。同時,還需要研究人員不斷的努力來探索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